不飽和聚酯制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以前尚處于研制開發(fā)階段。大戰(zhàn)期間,首先在軍用航空上得到了應用。1941年美國用丙烯醇取得不飽和性制得丙烯基樹脂,有用順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取得不飽和性制得聚酯。次年,用玻璃布增強制得di一批聚酯玻璃鋼雷達天線罩,其質量輕、強度高、透微波性能好、制造簡便,迅速用于戰(zhàn)爭,顯示了優(yōu)異的性能。
戰(zhàn)后,不飽和聚酯推廣到民用,并迅速普及到西歐、日本、前蘇聯及世界各國。1950年以后,玻璃鋼制品一直是不飽和聚酯的主要用途,油漆基料也仍在繼續(xù)應用,1955年后又生產無溶劑漆。1957年聚酯的澆鑄應有有了新的突破,開始用于生產“珍珠”紐扣。1959年以后又用于制造人造大理石、人造瑪瑙以及地板與路面鋪覆材料,應用日益廣泛。
1957年以后,聚酯樹脂的成型加工方法有了重大改進,出現了團狀模塑料(BMC、DMC)和片狀模塑料(SMC),使聚酯制品得以實現高速率、高質量、低成本的大批量生產。特別是汽車工業(yè)因限制燃油消耗而要求使用輕質高強的復合材料時,對聚酯片狀模塑料的需求更為增加。